目的地度假 动漫影视 文创消费 数字科技
您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资讯 > 公司动态
五千日夜铸就新时代“黄白游“传奇
2024.10.21

今年国庆假期,祥源·齐云山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活动盛况再度被央视《新闻联播》报道,这是今年以来,齐云山第四次荣登央视。

齐云山新闻1.png

从曾经的“委屈包”到如今的“现象级”,齐云山连创佳绩、爆火出圈的背后,是祥源文旅五千余日夜的文化守正创新,久久为功。

齐云山新闻2.png

齐云山,古称白岳,因独特的丹霞地貌、云海奇观、摩崖古迹被游客所称赞,与黄山齐名,却一度因为“邻居”黄山自带的光环和自身短板,陷入了难留客、名气小的尴尬境地。如何为齐云山打通“任督二脉”,成为了当时大黄山文旅市场亟待解决的难题,也成为一种期待。

齐云山新闻3.png

祥源的出现,既激活了齐云山的生机,也为“欲识金银气,多从黄白游”的旅游版图带来了更新。

齐云山新闻4.png

齐云山为道教四大名山之一,明嘉靖皇帝敕建的“皇家第一道场”玄天太素宫坐落于此,摩崖古迹更不计其数,其道教文化纯粹、历史文化颇深。同时,因身处中国第一状元县休宁县,也孕育着状元文化、祈福文化,山下村落遍布,还享有着徽州人文。

齐云山新闻5.png

深厚且多样的文化底蕴不仅吸引着游客接踵而至,也让祥源关注到了齐云山蕴藏的巨大“才能”。于是,从2010年开始,一场为期五千余日夜的文化守正创新之旅,正式拉开帷幕。

齐云山新闻6.png


齐云山的“才能”需要更充盈的“学问”来提质。

在祥源着手改造的第一个五年,疏通齐云山的“任督二脉”,对景区游览设施、景观景点、动线环线以及交通工具等重点升级:如修建旅游公路,免除游客多走回头路;升级休闲步道,利用栈道减缓高低落差;改造月华索道,载客量大幅提升……疏通的是人流、车流,也是将来的客流。

齐云山新闻7.png

第二个五年,齐云山真正开始转型之旅。

2015年至2017年,集徽派建筑、徽系美食、徽州非遗技艺、中医药学等于一体的祥源齐云小镇建成,加上各大停车场的投入使用,以及祥富瑞酒店、齐云山度假酒店等官方民宿酒店的落地运营,“难留客”成为过去式。

齐云山新闻8.png

2019年,祥源推出齐云山“指隐者”服务体系,提供全程管家、人文向导、特色活动深度体验等服务,让游客感受到宾至如归的温暖。

2022年,祥源利用地理优势及横江资源,打造“横江游览区”,独特的水系观光体验与“横江山水竹筏”新产品,与其他业态场景共同组成了“山、水、村、夜”的文化场景。

齐云山新闻9.png

便利的交通体系、愈加丰富的产品业态,祥源围绕齐云山在地文化所打造的度假区“范式”历经十余年成型,往后的发展,即是对其“才能”上的运筹帷幄。


齐云山新闻10.png

充分感受不同的地域文化,一直是旅游客群的切实需求,尤其齐云山地处长三角区域,周边城市客群更加追求差异化度假体验。祥源文旅把握市场趋势,也秉持坚守文化、创新旅游的初心,助力游客实现更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。

过去,祥源将徽州竹雕、吴笑梅剪纸、宣纸捞纸等十余项徽州等本土非遗引入齐云小镇。

如今,来自豫晋地区的打铁花、黔北民间绝技独竹漂、陕西传统秦腔绝技喷火等非遗,皆在齐云山大放异彩。

齐云山新闻11.png

今年8月、9月,祥源更与网络博主“南翔不爱吃饭”合作,在齐云山将鲜有人知的非遗炭花舞带火至全网;国庆期间,齐云山落地非遗中医市集,向数万游客展现中医学、中医药等文化的深厚博大。

齐云山新闻12.jpg

在齐云山的文化创新上,祥源还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潮流融合,如打造空中回转餐厅、江边露营品牌“坐忘花园”,以及几十艘金顶竹筏首尾连接而成的“横江舞金龙”,均令游客在纵情山水时感受浪漫度假生活。

齐云山新闻13.png

祥源文旅依托齐云山富饶的在地文化资源,打造多业态、全天候、多形式的度假产品,让游客轻松实现一站式休闲度假。

从单一的山岳景区到日娱夜游、十二时辰皆有可玩的山水人文度假区,齐云山的出色转型,证明了祥源在文化守正创新之路上取得了成功,“黄白游”也正以全新的方式回归大众视线。

齐云山新闻14.png

未来,祥源文旅坚持以文塑旅、以旅彰文,扎实推进文旅创新融合发展,持续推动齐云山系统化产品体系的品质化升级,将旅客“流量”转变为大黄山经济发展的“增量”,着力打造国际级旅游消费新标杆,加快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