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月27日,昌景黄高铁正式开通运行。这条线的安徽段包括祁门南站、黟县东站和黄山北站。其中黟县东站和祁门南站为新建高铁站,这两处新建高铁站也随着昌景黄的全线开通正式与旅客见面。昌景黄高铁的开通,打开了安徽南大门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黟县和祁门两县从此步入高铁时代。
新建祁门南站为祁门县第一座高铁站(图片源自黄山市人民政府发布)
祁门,属古徽州“一府六县”之一,建县于唐永泰二年(公元766年),因城东北有祁山,西南有阊门而得名。作为世界级优质茶叶小产区,这座皖南小城,在中国茶业发展中占据着不可磨灭的重要地位。
红茶与安茶,是中国茶界的红与黑。祁门红茶,名重天下,世人皆知,作为世界三大高香红茶之一、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祁红,以“香高、味醇、形美、色艳”四绝驰名于世,祁门红茶制作技艺还于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;祁门安茶,温顺醇和,属黑茶类,是一款历史名茶,问世于明,因其祛湿消食等效果,冠誉广东、东南亚等地长达百余年,被尊为圣茶,是祁门茶叶的一张新名片,正被越来越多的茶人所熟知和喜爱。
祁门茶叶优良品质的来源,首先是源自众多生态因子综合形成的“立地条件”。这里“晴时早晚遍地雾,阴雨成天满山云”;这里“九山半水半分田”,是国家生态示范区;独特的气候和生态环境,造就了祁门茶叶的丰富口感和滋味变化。
随着昌景黄高铁的开通,到祁门不管是商务还是旅游,都将大大缩短时间成本,那些喝过祁门茶叶,却从未到访过祁门的人们,将乘坐高铁一睹茶乡风采;同时伴随着高铁的开通,祁门的红与黑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。
祥源祁红产业文化博览园
祁门茶叶,源远流长。茶产业不仅是祁门的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,更是富民产业、支柱产业。随着昌景黄高铁的开通,祁门茶产业的结构调整将更加优化,茶产业发展也将呈现出规模化、标准化和品牌化,中国茶界的红与黑,将乘上高铁奔向世界。未来,祥源茶也将乘此东风,继续践行三茶统筹、融合创新发展,坚持“多品类、小产区”发展战略,在为消费者提供优质原产地好茶的同时,也为祁门县的经济发展、乡村振兴做出自己的贡献。